大象传媒18勿秘密进入视频_秘密入口三秒自动进入新世界_大象国精产品二三三视频

健康驿站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员工之家 > 健康驿站

燥邪四季皆有多发于秋季 容易伤肺

发布时间:2014.08.22  信息来源:中国养身网  

夏秋季节,我们经常听人说到“口干舌燥”、“唇焦口燥”等等,那么“燥”到底是什么呢?

    杭州市西溪医院名中医继承人包剑锋博士介绍,秋天的主气为燥气,本来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如果太过,或者我们不适应了,它就会变成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叫燥邪。他指出。燥邪虽以秋天为主。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其他季节就没有了。

 

燥邪是什么

  那么,秋天为什么会燥呢?这个大家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夏天正热,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汗液蒸发,结果到了秋天,凉风立刻就来了,大家会有体会,虽然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里面,立刻回感到凉爽。

  这样,凉风来袭,我们的身体立刻就知道了,于是汗液立刻就收了,津液往里面走,就不往外发泄了,可是,如果收敛得太厉害了,就让我们的体表感觉干燥,具体的感觉是鼻孔干燥,嗓子干燥,皮肤干燥等。

  包剑锋介绍,燥邪是中医病因之一。燥是秋天的主气。燥邪伤人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其病常从肺卫开始。常分内燥和外燥两类。

    内燥是指吐泻汗下过甚,或热病久而伤津或久病致精血耗伤均可形成内燥。表现口渴咽燥,干咳,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秘结,舌苔薄而无津,脉细涩,治疗宜润燥。

    外燥则是由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有温燥与凉燥之分。“我的体会是,初秋天刚凉,人们多被凉气伤到,应该是凉燥;然后适应凉了,这时候,再晒太阳,就是温燥了;等到了临近冬天,天更凉了,就又是凉燥了。”包剑锋介绍,温燥指燥而偏热,风热感冒兼有肺燥伤津。发热,恶寒、口渴,目赤,咽痛,咳痰不爽带血丝,尿短赤,苔薄黄而干;凉燥则燥而偏寒,秋天或气候干燥时的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或无痰,苔薄白而干。

 

如何辨别燥邪

  燥邪有哪些特征呢?包剑锋介绍说,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容易伤肺,所以,这种温燥在秋天,往往会引起肺经的病变,比如导致感冒,咳嗽,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热证。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还会引起大便干涩不畅等问题。最多出现的,用现代医学的分类来说,是上呼吸道感染,最终甚至导致肺炎。

    为什么会出现病症呢?大家知道这些津液是身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我们防御部队很多是靠他们运送的,甚至津液本身也参与防御,比如鼻腔里面的黏膜有沾附各种来外微生物的作用,黏膜的湿润,就是津液在起作用,如果津液不足了,则黏膜变得干燥,外邪很容易长驱而入。

  所以,在我们的身体干燥的状态下,是很容易被外邪侵袭的,这种侵袭,是因为干燥引起的,我们中医不管到底外邪是什么病毒细菌,我们只抓住发病的原因,所以,我们统称这类病因为燥邪。

 

怎么对付燥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燥者濡之”的说法。包剑锋指出,这是治疗燥证的基本原则,对于燥邪致病宜用透邪润燥方药。凉燥治宜辛开温润,透表散寒:温燥治宜辛凉甘润,透表泄热。

  对于凉燥,怎么办呢?要用温热之药,要用辛通之品,把津液在生发出来,让它正常地流通到全身就可以了。如用苏叶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泡脚,同时喝一点姜汤。

    “再到深秋,和冬天接近的时候,天气更凉了,此时凉燥再次出现,这种燥,和寒邪结合得紧密,寒邪的致病特点是收引,其收敛作用使得腠理闭塞,汗液不能外达滋润体表皮肤,故见无汗而干燥的表现。”包剑锋说,此时如果出现了此类问题,需要先从解除寒邪下手,用温热辛散之药,这样使得身体气血流通外达,这样燥的状态就解除了,和初秋时候的凉燥大致相同,只是在用药方面会稍微分量重一点。

  温燥则会伤人的津液了,它会把我们的津液蒸发出去,导致津液不足,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包剑锋指出,需要使用温病的理论,用清热透热的方法,但是此时同时必须配合滋补津液之品了,生地、玄参、石斛、沙参等,用上以后,津液得以补充,身体才能得以恢复。

    这个时期,自己也可以用点食疗的方法调理自己,食疗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可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等食物。可采用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记者章洁通讯员沈文礼

 

友情链接: 安徽政府网淮南政府网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淮南物业管理协会淮河能源网

版权所有:淮南东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皖ICP备20004335号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020号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宾馆路  邮政编码:232001

隆德县| 印江| 化隆| 积石山| 临颍县| 洮南市| 普定县| 武邑县| 永福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