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集团公司在一季度经营分析视频会上强调,上下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确保企业度过困难时期,促进内部管理精细化上台阶。什么样的企业称得上精细化企业?如何建设精细化企业?本版特刊发此文,供学习参考。
随着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企业对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粗放管理的诸多弊端和对企业发展的不良后果日渐显现出来,向科学、精细化管理方式的转变,成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必然的趋势。精细化企业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强调数据化,精确性
科学管理就是尽力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而数据化则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有了数据化,则精确性即成为其中应有之义。在数据化、精确性的前提下,严谨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在企业管理上的每一个执行细节上都可以做到精确化、数据化。而这些数据化、精确性的资料可以成为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不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可以创造出来的,而是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精细化管理不像粗放型管理那样采用“差不多”的说法,市场不相信拍着胸口信誓旦旦下保证,而是用事实说话,依靠严谨的行为确保高质量的实现。
国外某一公司,每个部门和每个人都有已经被量化的年度工作目标。这样,公司总的目标就被精细化到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身上。在该公司,产品的交货期不是以天数计算,而是以小时来计算:货物下午4点钟必须要到达报税仓库,以使准时装上5点钟起飞的飞机飞往欧洲。这就要求所有的成品在2点钟前必须到达公司的成品库,3点钟装上卡车,4点钟到达报税仓库,5点钟飞往欧洲。第二天该公司所组装的产品就能及时地直接出现在欧洲的市场上。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精细化的管理需要在企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得到体现,所以不断地改进和优化流程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特征。
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之后,市场需求急剧扩大,为国内企业迅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企业在抓住市场机遇迅速成长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清现实,把机会型增长转变为战略型增长,使企业在市场带来的增长逐渐减少或者消失之后,能够顺利地实现内涵式的增长,从精细化的管理中创造效益。
企业应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做出转变,以建立完美的流程为中心,强调不断地改善,实施精细化管理。建成精细化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改善、不断提高的过程。很多企业错误地理解了精细化管理的含义,把它当成了一个灵丹妙药,以为它是一种模式,只要照抄过来实行,马上就可以改变企业的现状。其实,这是对精细化管理的误解。
精细化企业的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它需要各家企业从管理的实践经验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提升。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绝不能简单地移植。
精细化作为一个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来说,我们需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对管理进程的不断调整、持续改进。
以人为核心,注重创新
管理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更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管理就是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的过程。而在一个企业中人的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要创造最大效益,就必须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潜力,则是管理中遇到的最重要的课题,也是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精细化企业以持续的自我改进为特征,而创新则是自我改进中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则谈不到自我改进,而精细化管理即强调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否定自我,不断地进步。细节是一种创造,包含着把小事做细的精细化管理,强调非数据不精、非创新不细。
精细化企业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强调人的核心地位,通过充分有效地运用人力和其他资源,谋求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日常运行做到“八化”
细化:任务分解、布置工作要细化、制定计划,指挥、指导要细化;量化:绩效衡量标准要量化或行为化;流程优化:要本着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和规范化的思路,不断改进和优化关键业务流程;协同化: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工作单元之间的衔接配合要协同;模板化:核心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输出产品要模板化;标准化:统一规格标准、操作标准、服务标准;实证化:绩效评估实证化,强调日常数据及事实的收集;严格化:执行的标准和控制偏差的标准要精细,结果的处理要严肃、要严格。
(原载于《企业家日报》)
版权所有:淮南东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皖ICP备20004335号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020号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宾馆路 邮政编码:2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