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老龄产业,市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唱主角”,企业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需要落实好以下三个策略:
进行严谨科学的市场需求调研
总体上讲,我国对老龄产业市场有效需求还不太清楚,老龄产业市场到底有多大?需求有多少?迫切需要严谨科学的有效需求数据调研。老年群体是一个差异性很强的群体,不仅自身的经济、文化、资产、身体、兴趣、爱好、消费观念、家庭情况等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与其所处的城乡、区域、民族、风俗习惯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老年人,甚至同一个老年人不同时期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既要重视老年人的“普需”——吃饭、穿衣、洗澡、料理家务等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普通性需求;更要挖掘老年人的“刚需”——失能护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法律服务、金融理财、财产处置等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不可替代的刚性需求。鉴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发展老龄产业首先必须进行严谨、细致、科学的市场需求调研,摸清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真实有效需求,这是发展老龄产业必须做的基本功。
进行精准的市场定位
营销大师科特勒认为“定位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用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市场定位一方面强调的是产品的定位,即开发的产品要有独特的个性,要与竞争产品有明显的差异。同时,这种产品也要与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相吻合。而对于企业来说,则“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自己最专长的业务领域或细分市场,以获取相对竞争优势”,这就是著名的“定位理论”提出的要求。但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定位不清晰,这在老年人的用品、服务、旅游以及老年房地产行业里都非常明显,以至于开发出来的产品或者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难以形成有效的供给。从事老龄产业的组织,要在准确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定位,最关键的是真正以老年人为本,真正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研发、设计和提供既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又有鲜明市场定位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站在研发者角度主观臆想的“伪”老年产品和服务。
更加注重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服务是老龄产业的生命线,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情感化服务是老龄产业的本质属性要求。国内外专家研究证实,老年群体的消费心理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一方面既是心理脆弱、消费谨慎群体,对产品和服务持十分审慎的态度,对产品的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以及价格的合理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与青年和妇女消费群体的激情、情趣消费正好相反;另一方面又是情感依赖和相对稳定的群体,人到老年以后,其行为通常表现为,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一旦接受、习惯、认准了某种产品和服务,就产生了依赖性,就很难改变。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要根据老年群体的消费特征,在注意产品和服务质量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不仅要重视提高为老年人直接服务的水平,还要重视提高附加在产品中的配套服务水平,比如在老年人的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康复辅具等产品的销售、使用、维修等过程中,都要为老年人提供配套服务,这将有利于提高老年人对产品和服务的认知,逐步建立消费依赖,最终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
版权所有:淮南东华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皖ICP备20004335号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020号
公司地址: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宾馆路 邮政编码:232001